close
我猜,大家一定都很期待我講的是什麼「不出國也能變成英語王子」的夢幻成功故事。
的確,我憑著「不要臉」(勇於嘗試)跟「固執」(堅持到最後)的精神,在不出國、充分利用身邊機會和資源的情況下,把自己從「只會考試用英文」提升到約「托福CBT 257」的英文實力。但我不得不承認,到美國交換學生那一年,對我的「英語能力」、「背景知識」和「跨文化溝通能力」的培養,還是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。
大三那一年,學校公告欄上出現第一屆全校性交換學生計畫的消息,抱著「雖然不可能,可是還是試試看吧」的心態,我報了名,也交了一堆又臭又長的資料。但是,我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上。為什麼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會上呢?因為我唸的學校,光是大學部的日間部就有一萬多人,而當時交換學生的名額根本不到十個(一萬多人去搶不到十個名額?!);加上相對於我們文學院的弱勢,其他學院的學生可說是臥虎藏龍(我知道其他系有很多英文比我們本科系的還要好的人)。
在英文不見得比人家好,學業成績只是還可以,而系上的專業(文學、語言學)又不是本校強項的情況下,我幾乎是資料交出去就告訴自己:
「嗯,還是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吧~~」(故做瀟灑)
沒想到,全校一萬多人裡面,實際參加申請並且通過資格審核的人竟然不到十個,而跟我爭第一志願(唯一一所可以交換一年的美國大學)的人,只有一位,還是我轉系過來的同班同學。最後我一所以雀屏中選,是因為學校要外文系主任裁定人選,而我們主任覺得我「比較活潑」!
現在想一想,我人生中這麼重要的一個轉捩點,竟然決定於系主任的一句「我覺得你比較活潑」,這種感覺實在不是一個囧字可以形容的。(這也告訴我們,平常有事沒事跟老師打招呼是很重要的──我根本沒修過系主任的課!只是覺得他人不錯所以遇到他會跟他打聲招呼而已)
於是,大四那一年我就這樣糊里糊塗地飛到美國當交換學生去了。
那一年,當然發生很多事情;不過為免這一系列文章變成Avery叔叔說故事,我還是針對跟英語學習比較相關的部分跟大家分享吧。
原本以為CBT 257(大概是托福舊制613分)已經算不錯了,但一到了美國才覺得自己根本只會兒童英語。語言障礙、時差加上文化衝擊,一開始只覺得痛不欲生,加上全校只有三個台灣人(我,跟兩位平時難得見面的台灣籍教授),想講中文都沒得講。後來雖然認識了香港、上海的朋友,但是因為香港朋友講國語慢得會讓我睡著,而上海朋友反正英語夠好,所以遇到他們還是講英文。
我也因為想賺零用錢(美國真是夭壽貴),跑去當中文教授的助教,認識了很多學中文的美國學生。(呵呵,實際上當然只有他們陪我練英文的份,因為他們中文都很爛)一整年幾乎都泡在英語的環境之下,對於學英語真的很有幫助。
不過,我並不認為自己英文的進步只是因為「泡在英語環境」而已。很多人以為只要去英語系國家待一陣子,英語一定突飛猛進。錯錯錯錯錯!
環境雖然重要,但是修行還是看個人。相較於許多待在美國很多年英文還是很破的留學生,我想我的「不要臉」(不怕死地勇於嘗試)跟「固執」(不能放棄,不能放棄)的精神,才是我那一年英文突飛猛進的關鍵。
且聽我一一道來:
的確,我憑著「不要臉」(勇於嘗試)跟「固執」(堅持到最後)的精神,在不出國、充分利用身邊機會和資源的情況下,把自己從「只會考試用英文」提升到約「托福CBT 257」的英文實力。但我不得不承認,到美國交換學生那一年,對我的「英語能力」、「背景知識」和「跨文化溝通能力」的培養,還是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。
大三那一年,學校公告欄上出現第一屆全校性交換學生計畫的消息,抱著「雖然不可能,可是還是試試看吧」的心態,我報了名,也交了一堆又臭又長的資料。但是,我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上。為什麼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會上呢?因為我唸的學校,光是大學部的日間部就有一萬多人,而當時交換學生的名額根本不到十個(一萬多人去搶不到十個名額?!);加上相對於我們文學院的弱勢,其他學院的學生可說是臥虎藏龍(我知道其他系有很多英文比我們本科系的還要好的人)。
在英文不見得比人家好,學業成績只是還可以,而系上的專業(文學、語言學)又不是本校強項的情況下,我幾乎是資料交出去就告訴自己:
「嗯,還是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吧~~」(故做瀟灑)
沒想到,全校一萬多人裡面,實際參加申請並且通過資格審核的人竟然不到十個,而跟我爭第一志願(唯一一所可以交換一年的美國大學)的人,只有一位,還是我轉系過來的同班同學。最後我一所以雀屏中選,是因為學校要外文系主任裁定人選,而我們主任覺得我「比較活潑」!
現在想一想,我人生中這麼重要的一個轉捩點,竟然決定於系主任的一句「我覺得你比較活潑」,這種感覺實在不是一個囧字可以形容的。(這也告訴我們,平常有事沒事跟老師打招呼是很重要的──我根本沒修過系主任的課!只是覺得他人不錯所以遇到他會跟他打聲招呼而已)
於是,大四那一年我就這樣糊里糊塗地飛到美國當交換學生去了。
那一年,當然發生很多事情;不過為免這一系列文章變成Avery叔叔說故事,我還是針對跟英語學習比較相關的部分跟大家分享吧。
原本以為CBT 257(大概是托福舊制613分)已經算不錯了,但一到了美國才覺得自己根本只會兒童英語。語言障礙、時差加上文化衝擊,一開始只覺得痛不欲生,加上全校只有三個台灣人(我,跟兩位平時難得見面的台灣籍教授),想講中文都沒得講。後來雖然認識了香港、上海的朋友,但是因為香港朋友講國語慢得會讓我睡著,而上海朋友反正英語夠好,所以遇到他們還是講英文。
我也因為想賺零用錢(美國真是夭壽貴),跑去當中文教授的助教,認識了很多學中文的美國學生。(呵呵,實際上當然只有他們陪我練英文的份,因為他們中文都很爛)一整年幾乎都泡在英語的環境之下,對於學英語真的很有幫助。
不過,我並不認為自己英文的進步只是因為「泡在英語環境」而已。很多人以為只要去英語系國家待一陣子,英語一定突飛猛進。錯錯錯錯錯!
環境雖然重要,但是修行還是看個人。相較於許多待在美國很多年英文還是很破的留學生,我想我的「不要臉」(不怕死地勇於嘗試)跟「固執」(不能放棄,不能放棄)的精神,才是我那一年英文突飛猛進的關鍵。
且聽我一一道來: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