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以前,我相信有溝通總是好事。不管討論什麼,有互動還是比沒互動好;就算過程中難免爭執、混亂,最後總是讓彼此多了解一些。

但後來發現自己似乎太天真了。

還記得自己曾經在某日本旅遊討論板發文,標題是「到東京旅遊用英文行不行?」。

原文的發想是,我第一次到東京自助旅行用英文,狀況只能用「慘烈」兩字來形容。(不但無法溝通,還遇過被店家趕出來)第二次再去東京,日文比較進步了,就用我的破日文溝通,結果好很多。

但我很好奇,為什麼東京這麼國際化的大都市,英文竟然幾乎完全行不通?到底是我運氣差,還是普遍現象?於是想在日本旅遊板聽聽別人的經驗。

沒想到,竟然引起眾怒。


許多人回文罵我「不尊重當地文化」、「不說當地語言,沒禮貌!」、「自己英文爛還怪別人聽不懂」。

我非常錯愕。

我趕快回應,回文說自己一直持續進修日文,第二次去日本也是用自己的蹩腳日文溝通,發文只是想聊聊大家是否有類似經驗(搞不好真的只是我運氣差),沒有不尊重日本文化的意思。

眾人認定我在狡辯,罵得更兇了。

我沒再回應,因為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應。

後來板眾戰到欲罷不能(一面倒罵我不尊重當地文化),板主還特地公告、刪文並收錄精華區。


事後反省,發的文引起誤會,自己可能要付一半責任。大概是我的文筆太差,讓大家以為我是來討戰、討噓的。

可是我忍不住想,為什麼大家一定要解讀出我根本沒有的意思?即使在我努力回文解釋之後,也只送我「越描越黑」四個大字?

從事筆譯工作一段時間,又回學校進修口譯,想想自己大學時代接觸BBS到現在,我發現自己把溝通想得太簡單了。


筆譯時,大部分的語言情境都來自紙上文字;筆譯不會比口譯簡單,但至少處理的對象是單純的白紙黑字。

但口譯時,要注意講者的語調、抑揚頓挫、表情、手勢,更不能忽略台上的投影片,甚至其他大大小小可能突然冒出來的道具。

當口譯員看不見、稍微聽不清楚講者甚至發問的觀眾時,就很難翻譯,因為溝通障礙太大了。

網路(尤其是BBS討論板)上的溝通,就是讓我們看不見、聽不到對方的口語溝通:

徒留文字紀錄,但缺乏書面文件該有的嚴謹(如編輯、校稿、內容審查);內容實為口語溝通,但又丟失了自然交談時應有的非文字資訊(表情、語氣、手勢等)。

難怪網路上成天筆戰不斷,卻又很少看到溝通的效果。

許多BBS上的爭執,大多不過是撿話尾大戰;當初一時興起寫下的言論,總要誓死捍衛到底,不然就是示弱。(什麼?刪文/刪留言/刪推文?我就知道你心裡有鬼,被我抓到了吧∼∼科科)

很多時候,話多不見得是好事。溝通的重點在訊息傳達的效率,而不是字數或發言長度。

沒有意義的回應或不經大腦的質疑,就像品質慘不忍睹的譯稿,錯字誤解引人發笑,冗詞贅句讓內容失焦。

真正的金玉良言,說給願意聽的人聽就夠了。



後記:

前陣子在某板分享關於翻譯學校的一些心得,我提到「台灣每年有資格接受專業口筆譯訓練的學生其實並不多」。有位板友就回應,如果照我的論點,「是不是這些[台灣的短期口筆譯]培訓課程,授課老師都是在騙錢的?」

一邊是入學考難、畢業更難的且為期長達數年的專業口筆譯訓練,上課還是小班教學(四~八人);一邊則是報名即可參加、為期三個月,開課人數動輒二、三十人的口筆譯推廣班。請問有可能一樣嗎?

難道譯研所的老師、同學都是笨蛋,三個月就可以學到的東西,幹嘛要花三年來教/學?

才想到,這位板友拿的是國外的口筆譯碩士學位。

如果上個短期口筆譯推廣班就可以變成專業口筆譯員,那這位仁兄當初跑到國外念口筆譯碩士難不成是錢太多?

到現在還是很氣憤。怎麼可以因為你自己看文、發言不經大腦,就說老師們是在騙錢?門外漢說這種話就算了,以你的背景,應該嗎?

剛好看到一位文壇前輩關於玩部落格的心得,實在心有戚戚焉。好文共賞: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yufen/archive/2006/08/03/84346.html

難怪高手都很低調,因為他們都知道與其理會網路小白,不如去趕稿賺錢。
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veryTaiwan 的頭像
    AveryTaiwan

    Avery's Vida Loca Avery的異想世界

    Avery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